
大众网记者 田甜 枣庄报道9月19日下午,枣庄市“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促进质量强市建设”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枣庄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增配气相色谱质谱仪、液相色谱质谱仪等检验设备5台,完成农药残留检测项目扩项71项,实现了对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全品类检测。

枣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市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修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郝勇,市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杨辉,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帅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李震介绍说,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质量强市建设的工作部署,全市上下严格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等文件精神,加快实施质量强市、品牌强市战略,全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得分连续2年正增长,有力提升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质量强市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强化顶层设计,凝聚质量工作合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将质量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考核体系,建立质量强市及品牌战略工作机制,推动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实现新提升。发改、科技、农业农村、文旅、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结合自身职责开展行业领域质量提升行动,相继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市2025年深入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方案》《关于推进落实“首席质量官”“标杆服务员”制度的通知》《枣庄市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标准(试行)》等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加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聚焦质量强链,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发挥质量强市及品牌战略工作机制统筹协调作用,按照“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建立以1条国家级石榴产业链项目为引领,锂电池、机床2条省级产业链项目为关键,新材料、高端装备等10条市级产业链项目为支撑的“1210”质量强链梯次培育工作模式。成功举办“枣庄市石榴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推进会暨2025中国品牌日(枣庄)活动”“枣庄市锂电池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推进会”,绘制13条产业链2.0版质量图谱,运用质量问题、攻关项目、政策工具“三张清单”,对产业链64项共性技术短板进行重点突破,以清单化推进各项任务落地,为全市“6+3”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质量支撑。围绕发展需求,夯实质量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支柱产业及特色优势产业质量支撑,打造枣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品牌“枣来检”,布局建设石榴、辣子鸡、新能源、绿色建材、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等6个产业服务站。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增配气相色谱质谱仪、液相色谱质谱仪等检验设备5台股市配资,完成农药残留检测项目扩项71项股市配资,实现了对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全品类检测。发挥国家机床质检中心效能股市配资,为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上海交大、威达重工等科研院所、企业提供高质量检测服务,今年以来,完成各类机床及机械密封检测470余批次。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成功认定路域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截至目前,本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8家、工程研究中心1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6家、工程研究中心104家。坚持品牌赋能,打造质量发展标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强化县域质量引领,滕州市入选国家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库。加强品牌培育打造,3家企业入选第四批“好品山东”名单,4家企业入选2025年全省质量标杆典型经验名单,山东美果来食品有限公司荣获2024年度“泰山品质”高端认证,尚品本色等10件商标和峄城石榴等5件地理标志入选2024—2025年度晋冀鲁豫四省十九市重点保护商标和地理标志名录,省级枣庄石榴产业商标品牌指导站落户峄城。聚力科创主体扩面提质,不断壮大创新主体梯队,截至目前,全市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95家,218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7项成果入选省重大科技成果库,3项成果入选“山东好成果”。严格质量监管,守牢质量发展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质量安全监管与服务发展协同发力,今年以来,对成品油、电动自行车、家用燃气灶、照明光源及灯具等重点工业产品开展市级监督抽查685批次,合格率96.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场所1200余家,办理案件108件,罚没款44.26万元。积极强化建筑市场、施工现场/span>新闻伴读发布会现场问答实录记者:市市场监管局在品牌提振消费方面有哪些典型案例?郝勇:品牌建设是促消费、扩内需的有力抓手,也是提振消费特别是提升消费品质的重要内容。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加强品牌建设优化供给体系、丰富产品供给结构,形成一批质量卓越、广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市场监管局面向社会共征集27件品牌提振消费案例,经评审选出十大典型案例,现向社会公布,希望能够形成带头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品牌提振消费的积极作用。案例一:品质认证树标杆,创新驱动占市场(山东辛化硅胶有限公司)引进REACH等国际认证体系,完善多元化质量监控体系,探索和实践新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全面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案例二:全链式智能生态服务,打造数字化定制新模式(尚品本色智能家居有限公司)依托5G和云计算,建立“互联网+定制设计+智能制造”模式,实现家居个性化定制与大规模生产融合,推动绿色生产与行业转型升级,形成可推广的高质量发展经验。案例三:科技赋能健康发展,品牌驱动大众消费(山东启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聚焦“绿色、营养、健康”,全国首创鹌鹑蛋豆干突破同质化,实现动植蛋白双补,单品年销超8亿包,有效带动就业与产业升级,成为健康零食领域标杆品牌。案例四:从地域风味到百亿引擎,点燃消费增长新动能(枣庄市辣子鸡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整合“枣庄辣子鸡”全产业链,构建“种养—加工—销售—文旅”闭环,推动三产深度融合,成功从区域美食发展为全国知名品牌,有效带动就业、助农增收。案例五:创新引领品牌,质量带动消费(山东鲁源电器设备有限公司)以科技推动产品提升,以创新推动企业发展,依托产学研合作与数字化管理,强化科技创新与质量控制,有效降低生产和运维成本,提升智能配电设备市场竞争力。案例六:多措并举,以新质生产力助推企业经营质效提升(山东丰源轮胎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深入推行“六精六提”管理模式,依托“4+5”科研平台与CNAS实验室,自主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碳纳米管技术,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场份额逐步扩大。案例七: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扩大产品市场需求(山东莺歌食品有限公司)专注花生酱生产与品牌建设30余年,拥有“莺歌”“家之宝”等自主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超20%,持续开展生产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稳居行业领先地位。案例八:品牌创新服务,打造枣庄酒店消费标杆(枣庄城投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枣庄温德姆至尊酒店))深度融合“石榴之乡”地域文化,匠心打造吉祥物“榴娃君”及“加薪水”等特色服务,创新推出高端外卖等多维消费场景,成功塑造品牌温度与辨识度,荣登区域好评榜首。案例九:国风换装,引领旅游服务新业态(山东省台儿庄古城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汉服+”为核心,焕新业态格局,打造“榴梦”系列华服,亮相国际舞台,创新推出婚姻登记巡回点、“汉服+游船”等模式,构建“文旅+婚恋”一站式体验。案例十:削峰填谷,助力降本增效(山东精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技术破局储能行业信任痛点,通过预锂化技术、蛇形微通道液冷及三级联动管控系统,实现电池循环寿命、安全性能和系统能效全面突破,以革新性能与显著效益树立行业标杆。记者:石榴作为我市的特色产业,请问市农业农村局围绕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品牌培育,今年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李帅: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聚焦“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加快推动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品牌培育,重点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优化种植结构。2024年以来主导或者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11项,其中,行业标准《LY/T 2135-2024石榴》作为石榴种植领域首部行业标准,系统规范了石榴苗木培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果实质量分级与果实贮藏保鲜技术全流程。坚持石榴扩种与品种改良并举,按照“上山、下乡、进城”的总体定位,全市新栽植石榴53万株。投资2.5亿元的石榴精品种植示范园项目建成运营,园区汇聚全国石榴主产区27个优质品种6000余株,成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种植示范基地,为科学种植、品种推广提供了实践样本。二是打造公用品牌,扩大市场影响。重点打造以枣庄石榴为代表的农特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枣味榴传”,“峄城石榴”成功入选国家级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和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峄城三是完善营销网络,延伸产业链条。完善石榴全渠道营销网络,投资1.5亿元的中国枣庄石榴综合交易中心建成投入运营,集成鲜果、盆景、加工品等全品类展销功能,当年实现销售石榴鲜果1万余吨;推进“数智石榴”建设,打造石榴云5G大数据平台,推动石榴产品入驻全省银座超市门店、高铁销售渠道以及中国石化易捷超市,石榴鲜果以及美果来饮料、亚太石榴酒等特色产品实现“买全国、卖全国”。记者:制造业质量提升、品牌打造是质量强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市工信局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刘修存:市工信局紧紧围绕“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市战略,统筹推进制造业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夯实质量发展根基。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80家、“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7家,新认定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8家,51个项目入选山东省第一批技术创新项目。二是加快智能升级,筑牢产品品质基础。聚焦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升级,着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工厂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智能化生产水平和产品核心竞争力。今年以来,新增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71家、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先进级智能工厂19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6个,企业质量管控水平和产品一致性显著提高。三是推进品牌建设,增强产业竞争实力。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山东制造·齐鲁精品”和省级质量标杆,加快培育技术领先、性能优良的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动品牌高端化发展。今年以来,新增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产品5个,省级质量标杆典型经验4项,推荐15个产品参评“山东制造·齐鲁精品”。举办2025年质量管理成果发布赛,公开发布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141项,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全面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下一步,市工信局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智能制造、品牌引领,持续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优质企业,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记者:请问市文旅局在推动质量强市建设、促进质量品牌提升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成果?杨辉:市文化和旅游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质量强市建设工作部署,坚持质量第一、改革创新、系统发展,强基础、优服务、促规范,打造温馨、舒适、精致的文旅市场环境,持续擦亮“近悦远来·枣城有戏”品牌。一是持续推进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建成运营我省首个开放式“交旅融合”服务区,支持峄城区、台儿庄区示范性旅游风景道驿站建设,山亭区“百里画廊”等3条旅游风景道入选省级旅游风景道,“鲁风运河”古城文化廊道入选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示范案例。培育“我行我宿”住宿业品牌,招引喜来登、希尔顿等知名品牌酒店落地,常态化开展旅游饭店、旅游民宿、乡村酒店等星级创建,去年以来成功创评五星级乡村酒店1家,星级旅游民宿4家,提升高品质旅游住宿接待能力。加快推进景区提质焕新,支持冠世榴园、滕州红荷湿地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台儿庄古城演艺、灯光秀、时光奇旅VR体验中心等打造全域沉浸式演艺业态,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建成运营,枣庄石榴文化与生态研学基地等3家单位入选全省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为文旅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二是着力强化旅游服务标准引领。严格按照《山东省好客服务标准》,突出旅游服务质量要求,通过发布倡议书、提示函等方式,提升文旅单位及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服务意识,推进好客服务规范落实落细。举办全市旅行社高质量发展培训、导游培训,组织开展枣庄市“鲁班传人”职业技能大赛旅游饭店从业人员服务技能竞赛、枣庄市旅游行业导游职业技能竞赛,全面推行旅游企业“首席质量官”“标杆服务员”制度,强化旅游领域优质服务案例储备,完善提升文化和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规范化服务水平。三是切实打造安全有序市场环境。强化文旅品牌宣传,组织开展“枣相见·榴美好”市场营销、中国旅游日集中宣传、文旅推荐官“寻美·枣庄”“跟着演艺(赛事)游枣庄”等活动,持续增强市场曝光度、影响力。努力提升监管质效,对星级旅游饭店等实施动态管理,推进旅游企业、从业人员信用分级/span>举报/反馈
联丰策略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